返回

第1801章 皮笑肉不笑 穿到年代当姑奶奶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都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

育人成才自古以来就是一大难题,白曦却用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把牛罗村的青中年培养的大有出息。

不仅如此,牛罗村小一辈,在各种资源和教育条件下,如今更是不得了。

当然,不光是牛罗村,方圆百里的村子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自打白记工厂对招工要求首先要有文化后,十多年来,牛罗山经济示范区的各村也重视文化教育,也许别的乡民的中青年对文化方面不会和牛罗村一样重视。

但他们再也不会觉得读书没有用而不让自家孩子不去念书了,就算再不济,至少初中是要上完的。

高中毕业想进白记都不容易,你要是初中文凭都拿不到,那不是更难么。

在鼓励教育这一块,白曦要说第二,怕是没有人敢称第一了。

牛罗村的人自然不用说了,白曦这个姑奶奶说什么就是什么,大家伙执行起来半点折扣都不打。

白曦要说一本书最好看两三遍,村民们能看五六遍。

读书识字还能比种地耕田幸苦?

要是家里有孩子撒懒喊读书辛苦的,那家长二话不说,把人揪到地里,就让他驮着犁耙耕地。

不想吃读书的苦,那就吃没文化的苦。

开玩笑,姑奶奶给大家伙打下了这么大的家业,大家伙都在努力学习跟上姑奶奶的节奏,你丫的没出息要拖后腿,那你就在地里干苦力得了。

一般来说,只要放地里放上个一天,顶多两天,就没有不哭着喊着回学校念书的。

关键吧,下地干活可以,早出晚归的,还吃不饱,这能有几个人撑得住。

可村民们对自家的孩子是半点都不心软,理直气壮的说:“这算什么,我们十几年前日子过的就是这样,早出晚归,能吃个半饱就不错了。”

“我们那会吃糠咽菜都舍不得吃饱,你能吃红薯粥就很好了,你等着,明天我给你安排野菜糊糊。”

“细粮和肉是给文化知识分子吃的,下地干活,我们那会就是吃的这些,不信你去别地方看看去,是不是别的村子现在也是红薯玉米混着粮食吃。”

“真的,刚过了几天好日子就觉得读书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