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五十九章:战国两大喷子的会面 人在秦时,浪到失联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虽然儒家和墨家是当世两大显学,规模和人数都不是其他各家能比的,但如道家、阴阳家、名家、农家等名门大派,谁还没有点野心?

显学的位置已经被儒家和墨家占据了几百年,眼红的学派也太多了。

而且,各家之间难免有旧时矛盾,或是在经义理念上的冲突。

比如当年孔子带着门下弟子周游列国时,子路遇见的那位“丈人”便是农家当时的六大长老之一的谷神。

一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传至今朝。

儒家瞧不起农家这群泥腿子、农夫,农家又瞧不起儒家只会动嘴皮子,时常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嘲讽儒家。

而墨家和儒家的经义粗看十分相似、契合,但内在核心却是完全不同。

同样提倡礼,但儒家更加注重的是形式,墨家更加重视的是内心。

就比如丧葬,儒家认为应该大力操办,不能违反任何一条礼仪,但墨家则是觉得应该尊重丧葬之礼,但最重要的礼并非任何形式上的花架子,而是对于逝去的亲友发自内心的哀伤。

再比如道德,墨家认为君子四德应该是:“君子力事日彊,愿欲日逾,设壮日盛。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而儒家则是提出了“仁义礼智”的“四端说”。

总而言之,墨家更加务实,注重实际,儒家大多数的儒士则更加在意一些表面工程。

所以儒墨之间也不算多和谐,只不过如今儒家和墨家因为张机的造纸术和印刷术而暂时保持着明面上的和睦。

加之,儒家来的是和墨家相对来说算是亲近的荀子,荀子本人不仅研究儒家的经义,法家、农家、阴阳家、墨家、名家乃至纵横家等诸多学派的学识也都有所涉猎,否则也不会培养出一个个被后人归入了其他各家学派的弟子。

虽然也曾喷过各家,但那也是各家学派正在争斗的时候,而就眼下这个场合,荀子对于其他各派的态度倒也只是停留在学术上的正常交流。

道家、阴阳家之间就不必说了,人们对于叛徒的恨意往往比敌人还要深得多。

要不是北冥子不想以大欺小,再加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