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三一章 变化 位面游轮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外面的一切看起来和历史一模一样。”陈堪看着手中的报告说道。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7月31日,《告抗战全体将士书》发表,宣告战争全面爆发。

1937年7月28日,日军猛攻北平南苑,次日,北平失陷。30日,天津失陷。“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大方针正式出台,在陈诚的建议下,主动在上海开辟第二战场。

虽然因为保密工作没做好,泄露秘密,但这在战略上是一次伟大的创举,日本发兵上海,加上日本内部的海、陆军不和,上海拖住了日本三个月的时间。

上海攻陷之后,摆在日本眼前的就是一块大肥肉,首都南京,如此一块的肥肉自然是不可能不吃,然后日本的战略方向就彻底偏移了,从原来的由北向南变成的由东向西。

虽然中国方面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是在战略上,这是一次胜利,在上海开打的时候,太原会战也同时进行,1937年9月中旬,太原会战爆发。

在中国历史上,太原的位置至关重要,打下太原之后,如果日军集中兵力,那么摆在日军面前的有三条“通天之路”。

第一条,走陕西,入四川,完成战略大合围,这是蒙古灭南宋、我党胜利的道路;第二条,入河南,下武汉,将中国一分为二,这是当年赵匡胤统一南方建立北宋的途径;第三条,兵发河北,下徐州,兵临南京,这是当年靖康之变、清灭明的路径。

自古以来中国实现统一,除了明朝之外(因为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南到北统一中国的朝代),基本上都是这三条路,虽然具体路径有所偏差,但大方向差别不大。

这就是为什么说主动在上海开辟第二战场是一种战略上的大胜利,中国的阶梯状的地理环境决定了由东到西统一是很难的事情。

上海战场分散了日军大量的军力,同时给予了中国更多排兵布阵的机会,时间拖了半年,1938年2月为了实现华北方面军企图南下和华中派遣军会合,只能在徐州再打一场,台儿庄再次变成一台绞肉机。

1938年6月6日开封沦陷,6月9日,黄河花园口决堤,用自然之力直接阻挡了日军南下。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