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六三章 西班牙人的侥幸心理 1635汉风再起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1683年4月4日,傍晚,阿卡普尔科港。

在1565年6月,西班牙入侵菲律宾两个月后,西班牙冒险商人弗里亚尔·安德烈斯·德乌尔达内塔率领两艘满载着来自大明的丝绸、瓷器等商品的马尼拉大帆船借西南季风自菲律宾起航北上,在三个月的颠簸跋涉后抵达阿卡普尔科,获利巨万,也就此拉开了持续八十年的跨太平洋贸易。而因为船上货物主要源于中国,当地西班牙人索性将其直接称作“中国之船”。

阿卡普尔科在那个时候,还只是一个拥有百余户人家的偏僻小渔村。但随着“中国之船”贸易的蓬勃兴盛,人口规模在数十年间迅速增长至两万余,当地经济日渐繁荣,并衍生出“中国之船”抵达时的大规模集市贸易。

那一天俨然已成为当地的重大节日,人们载歌载舞,举着保护商船的神像,唱着“德·德乌恩”的圣歌,来到码头欢迎“中国之船”平安抵达,祝福集市买卖兴隆。来自各地的商贩们成群结队前来交易,有购买中国商品者,有的出售物资给养者,甚至还吸引了远在利马、瓜亚基尔和加拉加斯等地的船只前往交易和转运商品物资。

在1645年,西班牙据有的菲律宾领地被郑氏、沂州(卫国的前身)、齐国三家瓜分殆尽,西班牙势力也被彻底逐出吕宋群岛,由此,跨太平洋贸易便为之中断。

不过,待郑氏所据的吕宋国逐步走上正轨后,他们于1667年,利用曾经俘虏的大量西班牙人,又将中断十余年的跨太平洋贸易重启了。基于对东方商品的极度需求,以及面对丰厚的贸易利润,虽然明知道郑氏是夺了他们菲律宾领地的主要敌人之一,但这丝毫不妨碍当地的众多商人愉快地与之做生意。

遥远的东方领地丢了也就丢了,唯一对此比较在乎的,可能只有身在马德里的国王陛下,但这也不过是脸面问题。因为对于新西班牙总督区而言,辖下的菲律宾领地似乎创造不了更多的经济价值,也不便纳入直接管辖,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到周边地方势力的围攻,徒耗财力和物力。

当然,对于那些信仰虔诚的主教和神父来说,可能失去了数十万潜在的天主教信徒,或许内心稍稍有些遗憾和失落。

郑氏与新西班牙总督区的商人们密切合作,每年都会各自组织一两艘商船,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