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02章 有问题吗 大宋一把刀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事实上,这件事情,杨县令的确是一直挂心着。

杨元璋将郡王府的人送到了医馆后,留下足够的暗示,也没久留,中间手术的时候,趁着没人注意他,他回去县衙了一趟。

回去后先见了杨县令,杨县令一看见他,就立刻站起身来,关切问道:怎么样?能救吗?

已经开始治疗了。杨元璋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说了一遍,着重提了手术知情:医馆能想到这个法子,实在是妙。

这样一来,不管赵城出了什么事情,只要拿出这两份文书,那么就是郡王府也拿医馆没办法——情况都说了,人也摆在这里,真出了事情,那怪谁呢?

仔细了解了什么叫手术知情之后,杨县令也觉得神妙:真是神来之笔,神来之笔啊!谁想出来的法子?可真是保全了医馆!

杨元璋虽然并不知具体是谁想的,但不妨碍他猜测:应该是和九娘有关。九娘有时候和三郎有些像,他们总有一种奇思妙想,同我们常人不同。说来,也是羞愧。先生教授我读书时,常说,所思所想,最重要是一个灵动,莫要为常态所固,可我总是不能领悟。三郎和九娘,却总轻易做到。也不知是不是因为我不够聪慧所致。

说到这里,杨元璋的语气里,是真有点羡慕的意思在的。

可关键是这种东西,羡慕不来,也没有诀窍。

甚至,就连模仿都模仿不来。

真非要去模仿,那就只有一个东施效颦的结果。

反而贻笑大方。

杨县令听出大儿子的羡慕与怅然,便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宽慰道:大郎,凡事不可强求。九娘也好,三郎也好,心思纯净,年纪也小,又一起经历过生死劫难,尤其九娘,小小年纪所经所历,皆非常人可比。或许正是如此,他们才看事情更为通透。

每个人要走的路不同,每个人性情也不同。你身上,自然有你的好处,何必妄自菲薄?走不得灵动巧思的路,就走一条端庄稳重之路。只要心正,博学,踏实肯干,又何愁无用武之地?

这个大儿子,杨县令也是抱以厚望的。

从小启蒙都是亲自来,品行上更是让他满意。

而今,大儿子如此心态,他除了心疼,也有些好笑:到底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