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八十九章 被坑死而不自知的苹果公司 美利坚财富人生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别人之弃履,他视之珍宝。每个人看待的角度和立场不同,在格雷厄姆家族看来《新闻周刊》是巨坑,赔钱货,他们完全可以不在乎它的影响力,因为他们控制着更牛逼的《华盛顿邮报》集团。

而安迪却需要《新闻周刊》七十几年来建立的公信力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来增加他在传媒界以及世界上的话语权,哪怕这需要他花费不菲的美刀来供养它。

在某种程度上,手握这么一家报社,对于史密斯家族也是乐意看到的,毕竟和别家的报社关系再好,说白了,也是别人的,完全没有什么可比性。

美国的新闻媒体都掌握在私人财团手中,他们控制着舆论导向,说的夸张点,他们控制着民众们的思想偏向,新闻,只会给他们想让民众们看到的。

这也是为什么当自媒体时代来临后,人们对传统媒体的公信力的信任降到了最低点的主要原因,甚至使得许多人认为电视上,报纸上的新闻全是假的,是不可信的。

安迪自然清楚未来自媒体会给传统传媒带来多大的冲击,所以,对于接手的《观察家》没有进行什么内部改造,而是尊重报社办报之初的理念,唯一改变的就是加入了他对于新闻的传播理念。

凡是周刊出现的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可靠,做出判断必须列举佐证的数据,尽可能的不要做出带有引导偏向性的评判,让读者自己根据列出的详尽数据自己做出判断,这一点尤为重要。

传统媒体做的最多的就是自以为是的想要影响民众的思想,他们不在乎真实性,只要能够用报道的内容影响民众站在他们的观点上就可以。

这也是自媒体来临后,美国民众们在获取新闻简单化,快速化之后,对传统媒体报道产生反感的最大原因。

至于接手《新闻周刊》之后,周刊一直以来的风格问题,安迪并不想去干涉,这毕竟是一家有着悠久历史,有着长久以来所坚持的办报风格,改变意味着否定,只不过之前的激烈需要慢慢舒缓,虽然不至于做到温和,但也不能为了反对而反对。

总之一句话,用事实说话,杜绝任何的人为因素制作新闻,可以有自己的声音,但是要用数据来佐证,不能蒙蔽读者。

安迪坐在办公室的老板椅上,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