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六章 抉择(3) 玩转官场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想着想着,王清华突然发现,这样翻来覆去的想法其实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养成这样的性格缺陷,这一辈子肯定都会一事无成。

现在在王清华的心里对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认识越来越明确,也逐渐感觉到,这“三观”可以说是决定一个人一生成败的最基础、最关键的因素。

一个人在二十五岁之前,如果不能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后的人生就会很被动,很没有原则,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干什么。

年少的理想虽然很天真,但那也是对人生的一种认识,对自己在社会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的一种定位。如果能对这个时候的理想坚持不懈,那么这个时候的理性就会变成一生的理想,变成支撑一生拼搏奋斗的动力。那么这个人肯定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即便是终其一生也未能实现那个理想,起码自己为自己的理想奋斗过了,而且是一生都在奋斗。就算自己临终的时候也不会后悔。

相反如果一个人没有一个真正的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标,那么即便是获得了名利方面的成功,也会为自己的人生抱憾。因为自己本身找不到自己人生的支撑点,不知道自己这一生,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活着。

当然,很少有人能把自己年少时的理想延续到成年。我们大多数人,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的变化、影响,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人生理想。少年的时候,向往穿一身军装,拿一杆长枪,报效祖国;年龄稍大点,上了初中,突然发现自己的理想很可笑,或者是没有实现的可能,就会彻底颠覆自己的人生理想,把理想转移到别的地方,比如做一名百万富翁,做一名威风八面的领导等等;然而到成年的时候,也就是十**岁,又会发现这些理想会受到很多社会现实的影响,越来越发现社会的不公平性,开始变的浮躁,甚至愤世嫉俗,把理想也抛掷脑后,觉得人生最简单的理想就是活着,并且活的比别人好。

这个时候,我们就变的越来越危险了,整天晃晃悠悠,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干什么,或者是能干什么,少年时候被别人称做是某方面的天赋,也在周围一个个比自己强的人身上发现不足。

迷惘、伤心、崩溃,以至于找不到自己到底要干什么,自己到底能干什么。在这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