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一十四章 失学的冉拉阿紫 模拟:大国科技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川蜀西部,凉山。

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集区,也曾是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

这里交通闭塞,形同孤岛,举目四望,所见的只有翻不尽的山,却很难看到一条便于通行的道路。

即便官方已经在这片区域投入了巨量的资源,但客观来讲,这些资源在多如牛毛的问题面前简直就像是滴水入海,也许在基础生活上确实带来了一些改变,但具体到那些细分的领域时,却又显得力有不逮。

其中,教育就是最为复杂、也最难以解决的一个问题。

它就像一枚坚硬顽固的肿瘤,深深地扎根在这片大山的血肉之中,堵塞着血管、阻碍着其他身体机能的运转。

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无论在这具身体上投入再多的资源,终究也不能改变它从内而外腐坏的结局。

所有人都知道教育问题对这片地区的重要性,但是,要怎么去解决?

没有人知道。

修建学校、聘请教师、大量购买教材......这些常规的手段,几乎全部都有人尝试过,但,几乎没有取得任何值得称道的成果。

原因很简单,这是文化根基的问题。

当一個地方的人普遍认为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是困难的、或者说认为读书这项活动的费效比低于其他时,想要让他们继续押注在教育上、押注在读书上,就变得无比困难了。

要想改变这样的文化根基,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这里的教育事业达成广泛的成果,这种成果不能停留在电视上、不能停留在官方的宣传上,而是要让这里的人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一个远在天边的、未曾谋面的高考状元,最后进入华科院、成为国家栋梁的故事,和身边的邻居考上了本科,毕业后在市里找到了一个年薪20万的体面工作的故事,这两者给当地文化根基带来的冲击是截然不同的。

只有后者,才能真正让当地忽视教育的现状有所改变。

可问题是,要达成后者的效果,必要条件就是教育水平能够跟上。

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的循环:要想提高教育水平,必须先改变文化根基,可要想改变文化根基,又必须提高教育水平。

打破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